【晚間主場】12月24日(週六)19:00/小提琴協奏演出、聖誕講座、聖誕聖詩
萬民救主-2016聖誕佈道會
THE SAVIOR OF ALL PEOPLE
在伯利恆的郊外,有一些牧人在夜間看守羊群。主的一位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他們就非常害怕。天使說:「不要怕!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兒童場
內容:聖誕詩歌、聖誕劇、聖誕故事、手作薑餅屋
時間:12月24日(週六)14:30
備註:免費參加,為預備活動材料,活動前請於此報名登記
報名網址:https://goo.gl/xwc8Xr
晚間主場
內容:小提琴協奏演出、聖誕講座
時間:12月24日(週六)19:00
備註:講座前30分入場坐滿為止,免費參加不須報名
地點:臺北歸正福音教會(公園路26號6F.入口在側面巷內)
網址:www.rectp.org兒童場教師
姚慶邦|改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進修中/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
郭本珍|改革宗神學院 新舊約雙碩士
張美玉|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聖經輔導碩士
晚間主場主講人與演出者
胡昌豪|改革宗神學院 道學碩士
伍長修|美國維州雪蘭多大學 小提琴演奏碩士
郭本珍|美國維州雪蘭多大學 音樂教育碩士
義工報名
義工資格:限於本會固定參加主日崇拜會之基督徒。
報名網址:https://goo.gl/JP4S01
曲目解說
1. George Frideric Handel: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HWV 370)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西·韓德爾(德語:Georg Friedrich Hä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巴洛克音樂(Italian Baroque)的作曲家,創作作品類型有歌劇、神劇、頌歌及管風琴協奏曲,著名作品為《彌賽亞》,韓德爾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並入籍英國,他的名字亦改為英語化的喬治·弗里德里克·韓德爾(英語:George Frideric Handel)。
韓德爾的風格明顯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音樂家溫頓·迪恩認為:「從韓德爾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亞力山大的盛宴》(1736)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份翻譯為英文。在《彌賽亞》(1742)成功之後,韓德爾沒有再寫過義大利文的歌劇。他在英國最後的十五年幾乎盲目,是一個受尊重及富有的人,最後在1759年去世,他的葬禮有許多國家級的榮譽,安葬在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
出生於德國的作曲家韓德爾,一生中卻有長達五十年的時間在英國度過。他在十八世紀初將歐洲本土音樂,如:歌劇、室內樂曲、宗教音樂等帶到英國,造成不小的影響,並創造出受到英國聽眾熱烈歡迎的英式清唱劇。重要作品包括神劇《彌賽亞》、管弦樂曲《水上音樂》以及《皇家煙火》等,均為大家所熟悉。韓德爾於1730年代初期出版了一組約12首給獨奏樂器(包括小提琴、雙簧管與直笛等)與數字低音的奏鳴曲,出版商將其編輯為作品編號一(Op. 1),形式上這些作品大都是以慢-快-慢-快樂章構成的「教會奏鳴曲」。本樂曲即為其中第12首為小提琴與大鍵琴編寫的奏鳴曲。
2. Tomaso Antonio Vitali: Chaconne in G Minor for violin and piano
來自義大利的韋塔利(Tomaso Antonio Vitali, 1663-1745),是比巴洛克同時期音樂家,如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以及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等人更早誕生的作曲家,而出生於音樂世家的韋塔利,父親喬凡尼‧韋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 1632-1692)是波隆納(Bologna)當地十分活躍的作曲家與提琴演奏家,韋塔利自小在耳濡目染下,也練就一身好本事,並於12歲早慧之年,便被聘為宮殿樂團首席,之後於摩德拿(Modena)地區發展音樂事業,最後也在此結束一生。
「夏康」是美麗的意思,最早起源自南美洲,於十七世紀流傳到西班牙,接著,就在西班牙和義大利造成流行。夏康舞曲在巴洛克時期很受歡迎,一般而言,它的樂曲形式是把主題旋律音型不斷地反覆進行,並且在每一次反覆的時候加上新的變化,所以通常也被當作是變奏曲的一種。隨著夏康舞曲越來越流行,有些作曲家也用它來創作沒有歌詞的音樂,例如義大利作曲家韋塔利的夏康,就是由小提琴擔任獨奏的舞曲。 西元十七世紀,夏康舞曲在歐洲南部的西班牙和義大利開始流行,接著並傳遍全歐洲。
這首曲子使用比較快速的3/2拍子(每小節有三拍,以二分音符為一拍)。一開始先以低沉的伴奏展示出頑固低音的結構,然後由小提琴家入高亢的高音主旋律。接著依序緊貼著頑固低音的音階,透過八分音符、三連音等編排做出變化。每次慷慨激昂的主旋律出現變奏以後,就接著回歸原來的主旋律整體的合奏出現「再現部」。在樂曲進行的每個不同樂段展示包括「八度雙音」、「高低音域大跳」、「快速的分解和絃琶音」、「連續雙音」等高難度技巧。同時逐漸將樂曲子帶入最高潮,當主題最後一次再現時,情緒張力達巔峰,全曲在強音的終止和絃中結束。
3. Vittorio Monti: Czardas
維托理奧‧蒙蒂(Vittorio Monti 1868-1922)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入那不勒斯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作曲。曾在拉姆努管弦樂團任小提琴演奏員,在音樂廳管弦樂團任指揮。後從事小提琴和曼多林的教學,並繼續作曲。作有舞劇,輕歌劇和器樂小品等,其中小提琴曲《查達斯舞曲》和《愛之晨曲》最為著名,《查達斯舞曲》曾被改編為手風琴等各種樂器的獨奏曲和合奏曲,常見的有長笛、小號、單簧管的獨奏曲版本,甚至還有口哨演奏的版本。
Czardas查達斯舞曲是一種匈牙利舞曲,它的特色是以慢速的樂段(lassu)開始,一般是帶有悲傷的樂曲,速度徐緩而富歌唱性;最後結尾是一段極為快速的樂段(firss),速度迅急,情緒熱烈。本曲即以這一舞曲的典型特點寫成。樂曲一開始先呈示出充滿激情的引子,然後奏出深沉而略含憂愁的主題,並由這一主題組成了查爾達斯舞曲特有的「lassu」段落。在這一小調色彩的抒情旋律發展之後,又出現另一支流暢而華麗的小調旋律。這兩支旋律都具有鮮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賽音樂的特點。接著,樂曲轉入查爾達什舞曲快速而活潑的「firss」段落,形成歡快而奔放的氣氛。這段舞曲音樂越來越熱烈,由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頻繁出現,使樂曲趨向高潮。接著,音樂突然平靜下來,緩緩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題旋律。這一純樸甜美的旋律經過小提琴泛音再現,形成一種幽谷回聲的動人效果。樂曲再現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並用切分節奏的處理,將樂曲推向熱烈的高潮後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