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價值的探索

講題:心靈價值的探索
主講人:唐崇榮 /歸正福音教會總會主任牧師‧西敏神學院榮譽博士

有一次,在一個國際性的大會上,諮詢委員們提出他們對大會的思想與看法。其中有一位目前在華盛頓國會當顧的Oss Guiness 致詞說:“我們喜歡對愛思想的人講話(We like to talk to the thinking people)。”

人是唯一能思想的活物。雖然在動物界裡面,動物也有一些有關“本能的需要”的“思想”動作;有關“本能的需要”而有的“感情”作用;有關“本能的需要”而有的“意志”的行動。但是動物界裡面所有的“想”,所有的“情”,所有的“意志”同“行動”絕對不超過本能之外的探索。唯有人,是唯一能在本能需要之外,有一些超自我與面對自我,甚至在自我裡面探索的功能。這樣的功能,到底從哪裡來?這是比“研究這功能範圍多深多高”,還更深更高的一件事情。人之所以為人,提供題目的人,而要從“人為什麼成為人”找到答案的,竟然也是人。這就是人對自我瞭解產生困難的地方。



課堂裡有一個學生問:“我是誰?”當他問的時候,其他人都笑起來了。教授說:“你們知不知道他問的不是好笑的問題,而是人類最嚴肅最基本的問題?”“我是誰”這個問題裡面包含了三個問題:第一,“誰問(Who asks)?”,第二,“問誰(Ask whom)?”,第三,“問什麼(Ask what)?”。當一個人問“我是誰”的時候,就引發了以下的問答:“誰問?”“我問。”“問誰?”“問我。”“問什麼?”“問我是什麼?”除了絕對的白癡以外,幾乎沒有一個人在生命的某一些特殊時刻裡面,不問自己:“我是誰?”“我是什麼?”“我到底為什麼在這裡?”。“在這裡”是空間的問題,“什麼時候開始”是時間的問題。

當我問我自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為什麼在這裡,卻是超時間、超空間的問題。所以人自我分析最基本的那一個渴求,自我瞭解最基本的那一個動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奧妙、非常深邃、非常理性莫解的事情。為這個緣故,人有超自然的成份在裡面。

人有超自然的成份,是使我們不滿足于我們從自然得到供應身體的這一部份需要的生活而已。如果我只從物質得到供應就能滿足的話;如果每天三餐都得飽足,我就感到我的人生已經足夠、豐富的話,那我與動物有什麼分別?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不是動物。動物所以不是人,因為它本來不是人。人是人,動物是動物;動物不是人,人不是動物。你說人會動不是動物是什麼?如果人會動是動物,那麼電風扇也是動物,汽車也是動物了。所有會動的東西都是動物了。動物與人有一個質的差異(qualitative difference)。質的差異不等於量的差異——量的差異只是程度的不同,質的差異是本質完全、絕對性的不同。這個絕對性的不同和相對性的不同是不一樣的。相對是相對的,絕對是絕對的。絕對的不是相對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絕對的不同,不是相對的不同。相對的不同,不是絕對的不同。絕對的不同和相對的不同,有一個差別,那一個差別是絕對的不同。這樣,人與動物之間的不同就不是相對的不同,而是有絕對性的差異——叫做品質的不同。(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and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and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qualitative ifference.)人與物界之間,人與生命界之間,甚至人與動物界之間的差異,完完全全不能從份量這方面來衡量。創造者故意把人造成比象,比牛,比許多大的動物更輕更小——一隻河馬可以超過千斤重,一隻大象可能有一兩千斤重;而一個人只有幾十斤。於是,人在量上比它們差;人在物質的身體上,比它們弱。我們的眼睛,還不如狗貓;我們的耳朵,不如老鼠;我們的鼻子,不如許多的動物;我們的爪牙,也不如虎獅;我們身體上所有的肢體、器官等等,沒有辦法與動物相比。但是,使我們超越它們的是什麼呢?那叫做心靈。

我們必須很嚴肅地看待《心靈價值的探索》這個題目。因為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單從物界可以給我們答案了。對心靈的探索,是心靈的本能之一;對心靈價值的衡量,是心靈的功用之一。而心靈怎麼能產生這樣的功用和有這樣的可能性呢?因為“造人的”已經把一些很重要的東西放在人裡面,是所有的動物所不能相比的。

我不知道你們中間對於進化論的學者有多少認識?最著名的進化論學者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這個人是兩百年以前的人。接著有兩個英國人,把他的理論宣傳、推廣,致使全世界的知識份子都從這個理論產生了一個知識論的大改革(Epistemological Revolution)。這兩個人一個叫做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另外一個叫做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這兩個人把進化論的學說推廣到全球,影響所有說英語的世界。不久以後,德國的海克爾(Ernest Haeckel)再把這個理論推廣到所有說德語的世界。因此,德文的世界,英文的世界,法文的世界……慢慢地接受了進化論。但是,他們卻沒有很誠實地告訴我們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遇到什麼困難。達爾文在1859年寫了一本書叫《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在這本書裡面如果(if),假設(suppose),我們可以猜想(we may imagine),假設來說(hypothetically),這些詞句一共有一千一百多次。嚴格地說,這本書不是科學的書。這本書是以哲學方式引牽到科學範圍的一本書。以方法論業說(methodological speaking),這是假設哲學(hypothetical philosophy);但以研究的範圍(field of study)來說仍是科學,特別是關於生物學動態的問題。這本書不是純科學(pure science),乃是一門將兩樣的學問拼湊在一起的混雜性學問,這是philosophical study of scientific field。這樣,在自然科學裡面又牽涉了思想界的假設哲學方法論,所以不是證明,乃是推論。怪不得他在這裡面所用的名詞,是“假如”、“假設”、“我們可以猜想”、“或者”等這些非科學性的名詞。論到最後時,他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難。為什麼呢?在《物種起源》這本書最後一段的地方,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這本書三百多頁,在最後一段,竟然出現一句很特殊的話:“第一個生命,一定是由上帝用吹氣的方法賜下來的,否則連第一個存在都不可能。”這樣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他根本沒有真正地用科學的方法,交待生物的起源到底是從哪裡來。嚴格地說,達爾文只能告訴你:“生命的起源是從上帝來的。”所以起源真正的源頭是造物主。

為這個緣故,許多西方的文學家、哲學家、生物學家,當他們遇到不能解決的,就不得不用“創造者”這個名詞,來解決第一因的問題。所謂第一因(the first cause)在哲學裡面,就是亞裡斯多德所講的“自我絕對不改變者(the unmoving mover)但卻是改變一切的那一位”,這個叫做第一因。這作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一個長得美麗得不得了的女子,她自己不動,靜靜地坐在那邊。因為她漂亮得不得了,所以每一位男同學的頭都在動,她就變成不動而鼓勵大家動的不動者。照樣,上帝就是那一位沒有動,沒有改變,而影響宇宙萬物,所有的變動都歸向他。正像太陽就恒定在一個地方,就是沒有轉動也不要緊。為什麼?因為所有向日葵因它的存在,就會慢慢動,慢慢面向它而改變方向。這叫“自我絕對不改變者”(unmoving mover或叫unchanging changer),這就是第一因。第一因在存在使宇宙其他的東西,為他所吸引,因他而改變。這樣,達爾文的思想就告訴我們,生物學的本身,不可能在生物學本身的範圍裡面找到絕對立論的根基。

照樣,人對人的探討,也不可能在“人論自己”的根基上產生、建立真正的結論。因為第一因實在是無法解決的問題。直到現在,無論是所謂黑洞的理論,無論是所謂大爆炸的理論,都不得不告訴我們:有一個原始的動力,有一個開始(there must be a beginning)。如果沒有一個開始,就沒有辦法解決一切的問題。但是,很奇怪地,人的“心靈”同“存在”中間,卻有一個“超過限制”的觀念存在。這個觀念顯示了我們不願意被限制所限制。所以這個觀念本身就有“超限制”,不願意被限制的“超限制”的本質在那裡。

為這個緣故,我小的時候這樣想:“如果我坐飛機,一直飛……飛飛飛,飛飛飛,飛到宇宙最邊沿的時候,會不會那邊有一堵牆,飛機就‘碰’一聲停在那裡了呢?如果有邊界的話,我很想挖一個洞再飛出去,再看洞的外面是什麼。”你想過這樣的事情沒有?“到底宇宙有沒有邊界?”如果宇宙沒有邊界?怎麼可能在裡面可以用尺量出尺寸?可以衡量一切呢?如果有邊界,我真不能想像邊界外面到底是什麼。因為邊界表示限制,而限制之外有沒有無限制?如果有限制的話,裡面不甘願受限制;如果沒有限制的話,怎麼明白沒有限制?但是奇怪地,只有這個被限在物質身體裡面的人,才有這種超限制的探索。探索的本身,就是一件奧妙的事情;對無限的嚮往,是從一個無限的本能產生出來的。所以人裡面這個存在的心靈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的心靈?

一、心靈永恆性的存在

我們不能否認,當有限的時間結束時,並不能滿足我們裡面無限探索的本能。所以如果醫生對你說:“今天晚上可能因為你的癌症,你就要死了。”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我不甘願死!”你不要以為自殺的人是很心甘情願死的,自殺的人快要死之前的掙扎,就表示他不甘願死。廿年前日本一本著名的書《冰點》,提到那一位想要自殺的女子,因為太冷了,就回家拿了一件外套穿上才去自殺。一個快要自殺的人還會怕傷風嗎?她為什麼拿外套套上去呢?因為太冷了,連自殺以前還要好好保護自己一下。這是很矛盾很細膩的描寫。當醫生對你說:“你快要死了!”你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這麼快?”“你一定死!”“為什麼一定?”“你今天要死了?”“為什麼是今天?”你裡面所要表達的是不願意被時間所限制。那一個不願意被時間所限制的本能就是心靈永恆性的存在。當你花了你工作了幾個月才儲蓄到的零用錢買一樣你心愛的東西,剛剛買了不久就被偷去,你恨死那個小偷,恨不得把他殺死。其實你的東西不過值得幾千塊,他的命肯定比你的東西更值錢,你卻盼望把他殺死。如果你很喜歡的東西壞了,你會感覺非常不甘願,其實那個東西並不值得多少錢。為什麼呢?裡面那個不甘願就表示有“超過價值的價值”在心靈裡面。不但如此,你從鏡子裡看見你慢慢的衰老了,你連自己老了也不甘願,就表示裡面的永恆性是超過外面的必朽性。這就是心靈永恆性的本質(the substance of eternity)。

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是有價值的;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不願意在暫時中間脫節;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不願意向有限界降服;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時常表達他的無限性。我個人把西方文化作了一些分析,特別研究廿世紀一種特殊的文化——卡通片,為什麼卡通片能夠吸引小孩子?因為這些卡通大都是不符合實際和事實——打倒了會爬起來、死了會活起來、扁了會復原,這怎麼可能呢?小孩子根本不管什麼是合理不合理,總之喜歡就行了。所以小孩子喜歡唐老鴨,它從山上掉下來,扁了,又再復原。這個復原的心理、不死的心理,不單小孩子接受,連大人也喜歡看。我不但看見孩子看卡通片時很高興,有時候我也會陪他們看一段而忘了時間,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有一個“不朽性的表達”(the expression of immortality),這是卡通片這種次等文化唯一有存在價值的原因,然後在這種打,打不死;壓,壓不扁;斷,斷不了,怎樣都會回復的“表達”上,它不是次等文化,它是高等文化。這表示“不朽性”、“無限性”勝過“有限性”的最基本的心靈要求。

這方面的要求從唯物論的文化來看,是無稽之談、是宗教、是迷信的東西。所以那些唯物論的、共產主義的、無神論的,他們都否定永恆、否定不朽、否定恒定的存在事實。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沒有辦法遮蓋他們良心裡面的需要,因此他們搞平反,吹噓精神不朽,宣傳偉大的領袖精神不死。如果死了就完了,哪裡還有這樣的事情?如果真的物質的存在結束就等於心靈的存在不再存在的話,請問為什麼一個人死了那麼久,天安門還掛著毛澤東的像?我在天安門前面看那個像,我心裡想:“他死了以後這個像還繼續掛在這裡,就證明他們內心深處有一個要求:“要求時間不可磨滅心靈”對不對?為什麼只活了七十二歲的孔子,他心裡面所產生一些的東西寫了下來,兩千五百年以後還會繼續影響人?這不是很奇怪嗎?為什麼只活了三十一歲的舒伯特,兩百年以後,他譜寫的音樂還可以在音樂廳演奏呢?為什麼只活了三十五歲的莫札特,他所譜寫的交響樂還可以繼續不斷地供養許多出版商,支付他們生活費呢?為什麼他們在那麼有限的時間裡所產生出來的有超過他們生命幾十倍長度的影響果效呢?這表示心靈本身不是物質、時間、空間所可以限制的。這是心靈的永恆性。

所以,趁著我們還很年輕,從今天開始,照著鏡子對自己說:“你是永恆的。你不要在年輕的時候花天酒地、尋花問柳!你不要隨便敗壞你自己!因為你的身體雖然只有幾十年,你裡面有永恆的靈魂!有永遠不朽的心靈!你應該是偉大的人!你不應當自暴自棄,不應當自己輕看自己!”我盼望這一番提醒能帶給你一生有正面積極的影響。

二、無限領受性能的潛能

一個人的心靈不像物質的身體,有局限性的容量,而是有一個“幾乎”有無限的領受力。我從我內心親自的體會講這句話!大概六歲的時候,我在中國廈門走過一棟五、六層高的樓房,當我走近的時候,有一個人對我說:“昨天高樓裡有一個大學生吊死了!當他講完好句話的時候,我“哎呀”一聲,他問我:“你哎呀什麼?”我說:“我不說,我不說!”他繼續追問:“你告訴我你哎呀什麼嘛!”我只好說:“可惜他死了!”他接著問:“為什麼他死了你感到很可惜呢?”我說:“我不是單單可惜他自己,我還可惜他沒有把他大學所讀的東西,先交給我他才去死。如果他沒死以前先把學問都交給我,那我就節省很多年不必讀書了!我就馬上大學畢業的!”一個人讀到大學畢業了,因為愛情失敗而上吊,這太輕生了。如果他還沒有死以前對我說:“唐崇榮,我現在要去死了,我讀了這麼多書……從幼稚園到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現在我的愛人不要我了,沒有她,我活不下去。我就把我所讀的書,所有的學問,先送給你才去死。”那多好呀!我六歲大學就畢業了,我以後就比大學更大學了!我就比別人更厲害了!你說是不是很可惜!我六歲的時候就想這件事情。

我們買書,我們看書,我們讀書,我們研究、再研究、graduate、post graduate,我們許多的研究,我們做特別研究員(fellow),牛津研究員(Oxford fellow),劍橋研究員(Cambridge fellow),一直研究研究……,我們的頭腦到底有多大?裡面可以裝多少書?你有辦法回答嗎?我七歲問這問題:“人的腦有多大?可以裝多少書?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書一直讀,讀到最後,腦說:‘滿了滿了滿了,不能再裝了!不能再裝了!已經溢出來了!已經飽和了!’”有沒有人有這樣的遭遇呢?好像沒有人講過這樣的話!所以,我七歲的那一個思想,還是始創(original)的,因為沒有人講過這句話。沒有人會說:“我現在已經滿了!再裝進去就爆炸了!就崩潰了!一本書都不能再讀了!”我告訴你,只有懶惰人,常常以為自己的腦是滿的!所以哪一個人以為自己的頭腦是滿滿的,你就知道他有多笨、有多懶惰、沒有學問才講錯話。

一個聰明的人,一直感到自己裡面還是空的,因為他真正誠實知道還可以裝東西。沒有一個人是不能再裝進一點東西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心靈第二個本質是什麼呢?心靈不但有永恆性的本體,還有無限領受性的潛能(the potential of unlimited acceptance;the ability to unceasingly!)這根本是沒有一種動物所有的。如果你把人和動物等量齊觀的話,你可能忘記人是人的,因為人與動物是絕對不一樣的!人可以領受領受再領受!有一些孩子在一、二十歲時可以領受的知識是多得不得了!韓國有一對夫婦,都是Kyung-Hi University的教授。丈夫和太太都是在一九三一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他們生了一個孩子,那個孩子聰明得不得了,他九歲之前,東京廣播電臺就特別從南韓請他過去用四種語文——德文、英文、日文、韓文,在東京廣播電臺向全世界廣播。

人類中竟然有這樣天才的人,我就不知道貓中間有沒有這樣天才的貓?狗裡面有沒有這樣天才的狗?人裡面有這樣的人,這是很奇怪的事情!根據歷史,可能只有大哲學家穆勒(John Stuart Mill)可以與他相比。貝多芬的智商可能有一百五十五,韓德爾可能有一百四十五,莫札特可能有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之間。這些都是猜測,不是用題目給他們測驗的真正結果。這個小孩子名叫金豐勇(音譯),現在應該是二、三十歲了。當他九歲的時候,查出他的智商是兩百一十,這樣聰明!我要問:“如果人本身這小小的腦子可能產生出來的、可能領受進去的東西是這麼多的話,請問人的心靈要怎樣去衡量呢?”

《人類心靈價值的探索》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人能領受多少?我個人吸收許許多多的知識,我嘗試著把我的人生當成一塊海綿。一塊海綿擠幹了以後,到哪裡就會吸收一些東西。如果自己是一塊鋼鐵,到哪裡去,總不能吸收任何的東西。如果你是一塊海綿,把自己先擠幹了、壓榨自己、降卑自己,不要認為自己裡面有了什麼東西,很謙卑地,無論到哪裡與人談話,就吸收一些東西;看一本書,又吸收了一些。當然,你要找最好的書、權威的書、濃縮的書、有份量的書、經過考驗的書、實實在在架構清楚、思想清晰、言論創新,而且又亙古不變、影響卓越的書。那種,我稱它為“主流的書”。主流的書,你雖然只念過幾十本,好過看幾千本非主流的書。你用海綿的人生,吸收主流的東西,你可以在最短的生命中間,最短的年日中間,得到人生智慧的結晶,建立你最偉大的寶庫。這樣,那些人的寶庫就進到的你的頭腦裡。今天,人有一個迷信,只要我讀完大學,只要我出國留學,我就會成為有用的人。這個迷信,應當早早除掉。為什麼呢?事實證明,歷史上最偉大的人,許多是沒有機會出去、沒有機會受最高教育才得到人生智慧的。

我認為近代最嚴密的思想家是德國的康得(Immanuel Kant)。康得生在柯尼茲堡(Konigsburg),死在柯尼茲堡,在柯尼茲堡長大,在柯尼茲堡讀書,在柯尼茲堡作教授,年老的時候在柯尼茲堡,在柯尼茲堡退休。一生沒有離開過他的家超過十公里。從來沒有包過旅遊車出去走過,從來沒有機會出國。但是他寫的東西留傳到現在,哪一個研究哲學的不知道康得,哪一個人不明白康得的哲學,就是從來不明白哲學。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作了一個榜樣,就像中國兩千五百年前老子所講的話:“不出戶知天下。”可能嗎?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有一個心靈,心靈裡面那個吸收性、領受性,其容量是很難用言詞表達形容的。中國出名的學者王雲五唯讀了五年書,他一生沒有受過多少正式教育,但是他在大學教書的時候,那些英國人已忘記了的英文他都會記得。《讀者文摘》刊過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幸好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沒有讀過正規學校,否則他沒有辦法把那些超過正規學校所拘泥的、所限制的知識和智慧帶到人類整個文化界裡面。”這些話的意思並不等於說“同學們,你們明天就自動退學”。我是告訴你,你在學校裡所領受的東西,不是太多!你在學校裡所領受的東西,都是別人思想的成果!如果你只承受別人的成果,那麼你自己還沒有辦法發揮你自己的心靈。所以,你還是次等的人。

三、智慧發揮性的可能

人不是單單有知識,有知識而沒有智慧,就像有建築而沒有根基;有知識而沒有智慧,就像大船在大海上而舵已經折斷了;有知識而沒有智慧,就像一個人有許多的錢財,有許多的汽車,有許多的汽油可以到處旅行,卻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一樣。所以,智慧是知識是方向,知識是智慧的內容;智慧是知識的根基,知識是智慧的建造。知識與智慧之間的關係是不能分開的,否則只在知識上面有建立的人沒有辦法清楚地看見自己正確的方向在哪裡。今天,我們看到全世界出現一個非常不平衡的現象:教育的普及帶來了知識的增加,科學的發達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方便。我們在知識上面的長進,供應了人類物質生活上有更方便的享受,但是在心靈的方向、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奮鬥的目標……這些東西,科學完全沒有特別的貢獻。所以,在社會裡,單注重科技,而忽略了智慧對科技的控制的話,整個人類的前途是非常黯淡的。如果你能注意到這一點,那麼我們需要振奮的,不單單是看得見的、外在的、建在上層的這些建造,我們更應該重新好好的思想:怎麼樣挖根?怎麼樣建造根基?怎麼樣立定看不見的、永恆性的基礎?那是心靈的重建。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第三樣智慧發揮性:一個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呢?一個人的心靈到底有多大的可用之處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有時想:一個有錢的人是怎麼有錢的?一個人怎麼做生意成功的?一個人發財是做什麼的?發財以後他整個生命的價值是等於什麼呢?我把人分成兩種:一種人儘量把可抓的財都抓來,儘量把可賺的錢都賺來,儘量把可爭的利都爭來,到最後爭完了,爭到沒有力氣,他就放手死掉,這個叫做有錢人。另外一種人,儘量不將外面的錢掙來,乃是將裡面的可能發揮出去,生命裡面還有什麼東西都儘量發揮出來、頭腦裡面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想出來的,把所有最偉大的、最好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發揮。這些人可能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們在歷史中間一定被人紀念。很少紀念碑是為大財主預備的。你有機會到全世界去看看:曆世歷代的有錢人,第二代就沒有人紀念了。對第一代必恭必敬,見他來了就搖尾巴,但是到了第二代,人就差不多把他忘得一乾二淨。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得到了他的賞賜。他用正途,用不正之途;用義的方法,用不義之法,得到他的錢財。他把當代許多人靠著生活的都掙到他那裡去。他很厲害,錢屬於他的,他很有錢,但是他對人類的貢獻在哪裡?我們不知道!

兩百年前,有一個法國百科全書派哲學體系的學者,批評那些所謂慈善家時說:“用小錢釣大名,自私自利的人,叫做慈善家。”出一點錢,全人類都認為他很好!他的名現在大家都認識了,這些人是用小利掙大名,用小錢來掙自己的功垂不朽,永世被人紀念。但事實不是如此。因錢而奠定價值的人,第二代就被人忘記了,因為當代人對他的尊重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另外一種人是什麼人?是從他生命中間去發揮智慧,發揮人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無論在那些不能賺錢的途徑裡面,或是沒有什麼可看見的利益上面,他們儘量紮根、儘量發揮、儘量做。結果他們傳留下來的東西;無論是他們的畫、他們的音樂、他們的藝術、他們的智慧、他們人生的榜樣,都成為人類歷史中間不可磨滅、真正豐富的人類遺產。我問你,哪一種人更豐富呢?多數做父母的盼望孩子生活安定,不要窮苦。但是上帝的看法不是如此,歷史的看法也不是如此,有智慧的人的心靈深處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因為真正的豐富,是叫別人分享我們豐富的豐富;剝奪別人的財利,使自己自肥的豐富,那是虛假的豐富。真正的豐富,是使別人分享我們心靈豐富的豐富;虛假的豐富,是把別人的權利都掙來自肥的暫時性的豐富。

如果中華民族有一批人能明白我前面這些話,我們整個民族就會有新的動向。我們有太多自利的人!我們有太多自肥的人!從最高層到最低層,個個都為財而活!為財而死!怪不得我們的捷運是世界最貴的。我們的音樂廳是世界最貴的。建造三藩市的交響樂廳(San Francisco Davies Symphony Hall)的價錢是三千八百萬美金,每一年的維修費用是二百萬美金。明尼蘇達的音樂廳是三千五百萬美金。德國的Munchen音樂交響樂廳,還不到美金四千萬。但臺北的,兩間合起來是二億伍仟萬美金,這是宇宙最貴的東西。捷運也是世界最貴的交通系統,但是三百多個柱子有兩百多個裂開了。這是中國人講求禮義廉恥而最不知恥的一個產品。如果中國人到世界各地去,除了找錢以外,什麼都不能夠做,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會慢慢被人遺忘。盼望你這一生一世要注意你所讀到的,更盼望以後你做曾祖父的時候,你的孫子還在教導你孫子的孫子——智慧的發揮性!孔子可以丟官,可以無利可圖,但是孔子可以影響幾千年千千萬萬的人。今天的臺灣,不但政治黑、民間黑、上黑下黑、宗教也黑,宋七力黑。如果不是因為上帝的旨意在我身上,我是不會做宗教領袖。今天在哲學上我有領導身份;在教育裡機,我有領導身份;在宗教界裡面,我有領導身份。但我告訴你,我的人生觀,要從那真正絕對的真理的源頭,找到智慧去發揮我自己。有一次,我在一個國家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使館。大使的住家,是用幾百萬美金買的。我心裡想:有沒有搞錯啊?這是無產階級嗎?後來慢慢想通了,才知道真正唯一的無產階級是耶穌基督。為什麼?生在馬槽,死借墳墓,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放枕頭的地方都沒有。“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他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許多所謂的人民政府,根本不是人民選出來的;許多時候說是為人民服務,講的話都有是假的。當北朝鮮鬧饑荒死了許多人,外面的糧食送進去的時候,不是給百姓吃,是給那些共產高官貴人自己先用,讓百姓死成餓殍。這世界變成這個樣子!

人類真的是智慧的風範?人類真的有一個超自然的成分嗎?人類真正有心靈價值存在嗎?如果是的話,今天我再對你說,第一點,你認清你的永恆性。第二點,你認清你無限的領受性。第三點,你認清你智慧的發揮性。第四點,你認清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性。

四、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性

我相信我每一次演講以後,聽眾不可能回到還沒有聽我演講以前的情形。(Never returned! Never be the same as our original thinks.)一個鐘頭以前,聽眾有他整個文化的系統,有他整個思想的體系,整個人生觀的架構。但是我相信,我講完以後,他不可能回到一個鐘頭以前的情形。他一定會改變!我已經立下心志,我這一生每一天都要影響人!每一句話要影響人!為什麼呢?我深信,這是心靈價值探索裡面很重要的一點——生命的影響力!一個甘地影響印度,不只是一代,千千萬萬印度人都要紀念他;一個孫中山影響中國,不是一代,千百年以後的中國人都還要紀念他。一個孔子影響幾千年,有歷史的一天,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把他打倒,把他消滅。正像法國的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講的一句話:“一個偉大的思想的歷史中閃過,曆世歷代,從來沒有一個人可能將它消滅(A great thought once occurred in the history will never be abolished by anyone else in the time to come.)”你是人,你不是動物。《聖經》說:你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樣式造的。柏拉圖說:你活著的責任就要像上帝。像怎麼樣的上帝?像人想像出來的上帝嗎?不是。是像那位心靈的創造者,心靈價值源頭的那一位上帝。那一位上帝怎麼能知道呢?我個人研讀哲學體系,宗教,所有的書籍,結果發現,人類歷史中間只有一個人講過一句話:“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上帝)。”(約十二45)講這一句話的人是誰呢?是耶穌。那一個猶太人很奇怪,我恨他,我討厭他。後來發現他曾經在十字架上講出一句沒有一個人可能講出的話:“……父啊!赦免他們(這些釘死我的人),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我從那一天知道那節經文起,聽過他講過那一句話,以後再教哲學二十多年,從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盧克萊修(Lucretius),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赫拉克裡特(Herakleitos),巴門尼德(Parmenides)一直到亞裡斯多德(Aristotle),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一直下來,到廿世紀馬納穆諾(Unamuno),薩特(Sartre),齊克果(Heidegger),還有雅斯貝斯(Jasper),所有的哲學體系我把它歸納了,到現在還沒有看過任何一個人的心靈可能偉大到為仇敵禱告的地步:“父啊,赦免他們。”從來沒有!所以我認定,如若你的心靈要探索,你就要好好跪下來,在上帝的面前——就是達爾文所說的生命的源頭的那一位;就是亞裡斯多德所說的那第一因;就是康得所說的那一位超然的,我們沒有辦法明白的。康得是一個絕對不要承認宗教信仰的人,但是他竟然講了一句話:“讓人類的歷史繼續不斷地向前進!讓人類的文化繼續不斷地向高峰去!但是當Summum Bonum(拉丁語:The Highest Goodness,也就是大學所說的止於至善)還沒有來到以前,我們一定要承認,從前有一個拿撒勒人已經到過那裡了。”康得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耶穌已經達到人類最善的境界。我們儘量追求,儘量達到,儘量到高峰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曾經有一個人到過那裡了。我個人很不願意隨便談關於玄妙的事情,但當我們談心靈的時候,我不是同你談神談怪的事情,我同你談你裡面一個可能性,那可能性是永恆的,有無限的領受力,有智慧的發揮性,還有生命的影響力。

請問,你願意做一個怎樣的人?你願意做一個怎樣的一個學者?你願意做一個怎樣的生意人?你願意做一個怎樣的知識份子?你願意做一個怎樣的現代人?你要好好地思想,不要再浪費你的時間。

問題解答

1、中國人的心靈要朝什麼方向走?

答:如果一個人不先肯定內在的是比外在的更重要,只把外在的需要當成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標,這個人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你問狗:“你活著是為什麼?”它如果會說國語,它會說:“找吃的。”你問貓:“你在做什麼?”它也會說:“找吃的。”所以孟子說:“食色性也。”這是動物最基本的動物性生活。

人之所以為人,能夠殺身成仁、見義勇為、可以捨己救人、克己待人,這些成語代表什麼?表示有一些價值觀是比價錢觀更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只注重價錢而不注重價值,這個人就只會為錢而活。蘇格位底說:“雅典人啊!你們刮盡了每一塊希臘的土地,盼望找到黃金,結果在忙碌中斷送了你們兒女的前途,因為你一直找錢卻不顧兒女。你活在世界上做什麼?”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這些話都是一樣的含義。

我們應當養成一種世界心態(world mentality),成為世界心態的國民(world mentality citizen)。當你在英國的博物院,你可以看到埃及的木乃伊,你可以看見法國王室一些重要的文物,你可以看見希臘古代傳留下來的工具,你可以看見中東那些偉大的廟宇裡面的東西;你在聖彼德堡,你在巴黎,你在捷克,在德累斯頓,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你可以看到世界性的東西;在東京,有日本的博物館,有中國瓷器的博物館,旁邊有西洋美術博物館;而在中國的博物館裡面,還缺乏世界性文化的東西,我們的心胸窄到這地步,連日本大都比我們更早對世界開放。

中國人的捆鎖、自封應該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開始的,因為漢人曾經被蒙古統治過,產生了懼外的心理,所以漢人不能夠再和外界來往。而自閉的明朝自己也不能持守超過三百年。清兵入關後,接下來中國就一直落後,一直衰微,直到現在,還沒有改變這個觀念,還沒有從捆鎖和自封中解脫出來。中國最開放的時代是唐朝,唐期的瓷器唐三彩有胡人,有馬,有駱駝,他們騎馬玩樂,在那個開放的社會裡,在那個東方對西方的接納,西方與東方的會合,表現了世界的大同。所以當一個國家民族實行開放主義的時候,國家民族就欣欣向榮;當國家民族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時候,就是他們開始沒落的時候。

我再舉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例子:西方的社會對上帝真正的真理開放,所以他們的社會開放的風氣,民風與東方相異;東方的社會守住自認為對的體系,就封閉、抗拒、排外,所以不能進步。我盼望這樣的答案給你一些提醒。

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六這十個年頭裡,全世界的難民一共有一千七百萬,這一千七百萬人當中,其中一千六百萬人是從共產的國家出來的。當那些大部份是中國人的越南難民投奔怒海,漂流到南洋,南洋一些國家的軍人,把難民中間的女人強姦了,再把他們驅回大海,讓他們死在海上。這些中國人在海外做難民,北京政府不接收他們,臺灣政府不接收他們,當聯合國出來救濟的時候,接收難民的是哪一些國家?中國不是禮義之邦嗎?如果孔孟思想真是偉大的話,當自己的同胞受苦,禮義之邦應當接收他們,但是,兩邊的政府都不接收,接收他們的竟然是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都是受基督教影響過的國家。請問中國人的文學哲學在啊裡?我們滿腦子理念,卻無能付諸行動,我們需要心靈的重建。

(歸納以上提到三方面的方向:1.要肯定內在比外在重要;2.要培養世界性的心態;3.要有道德行動力)

2、唐博士說人的心靈有無限的領受性與發揮性,但為什麼人會生白癡?白癡如何發揮他的心靈?

答:我剛才提到無限性的時候,我曾使用幾乎這兩個字,你有注意到嗎?人幾乎有一個無限性能夠去領受。

白癡活著的一天,還是可以吸收一些知識,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叫他完完全全“滿、足”到不能夠再容納任何一點點的學習了;人間的天才,是人在無限性中間最高的代表。每一個人都可能吸收許多偉大的思想,白癡的人還是有一個無限性隱藏在他裡面。

我在美國開了一個學院,來上課的有一些在哈佛大學已經有了博士學位,其他如耶魯大學的學生也來上課。我們研究有關護教的、文化的、神學的、哲學的、宗教的思想。有一個大陸的學者問一個問題:“根據我觀察,最笨最笨的人跟最聰明最聰明的猴子只差一點點;但是最笨最笨的人跟最聰明最聰明的人卻相差一大截。這樣,進化論有什麼不妥?”好犀利的一個問題!最聰明的人跟最笨的人差很多,最笨的人跟最聰明的猴子差一點點,這樣小的鴻溝,只差那麼一點點,一跨就可跨過去了,對不對呢?你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我的答案只有一句話:“最笨最笨的人可能生出正常的孩子,最聰明最聰明的猴子,生來生去還是猴子。”就這樣簡單。《聖經》說:“各從其類。”人就是人,動物就是動物,最笨最笨的人生的孩子不一定是笨的。

在印尼我看見一個笨得不得了的人,後來他結了婚,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得不得了,那個笨可能是意外,偶然產生的笨,但是他裡面還是有一個種,就是了不起的人種。如果你很笨,不要有自卑感,你自己說:“可能我的孩子聰明得不得了。”聰明的人也不要太驕傲,你要接受“可能我的孩子會笨得不得了。”那麼,你們就彼此比較不輕看不妒忌了!

3、靈魂的定義為何?(臺灣目前心靈問題氾濫成災,故需要唐博士為我們好好下一個定義。)

答:這是很好的問題,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斯賓塞和赫胥黎這兩名進化論的學者,他們研究的結果竟然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從宗教、心理,從文化的本能,幾個不同的角度歸納出來的結果,人類應當是從一對父母生下來的。這不單單是基督教講的,這也是進化論的學者講的。他們從心理的反應,宗教尋找的動機,還有從各個文化的特徵裡面歸納出一個結論:只有一個源頭(Only one origin is possible)。

所有的民族,所有的血型,所有的部落,所有的文化等等的共同特徵只有一個答案,一定是由一對父母生下來的。然而有人會說:“哼!怎麼可能?一對父母?基督徒說是亞當和夏娃?那麼怎麼可能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還有白種、黑種、紅種、黃種、雅利安種等各樣人種?我十多歲時為這些問題煩惱極了,所以我就一本書一本書,一個一個去找,去問,去探討,結果我得到了一些答案。

亞當和夏娃的血型,很可能一個是A型,一個是B型,到了第三代什麼型都有可能了,所以這個不成問題。關於膚色,有兩個答案,一個是地理界因素的影響(Geographical Factor of Influence),另一個是優生學或遺傳學因素的影響(Genetic Factor  of Influence)。非洲人在烈日當空曝曬之下,都是黑的,很少白的,這表示地理和環境影響膚色。當然非洲也有兩種白人,一種是遊客(Tourists),另一種是泰山。

如果只有一人源頭,雖然心靈的解釋有千千萬萬種,但是心靈的源頭一定只有一個;如果只有一個的話,那麼我們就要假設那個存在是真正真理的絕對權威;如果這個假設真的可以成立的話,那你好好從這個假設肯定的權威去得到答案的話,你就不會亂。

有人問我:“最容易畫是什麼?”我說:“最容易畫的就是鬼。”為什麼呢?無論你怎麼畫都沒有人敢說你畫錯了。“最難畫的是什麼?”我說:“是大便。”因為畫不成變成香蕉,變成霜淇淋。為什麼呢?因為像大便這種介於有形與無形之間的物體,要用藝術之形把它表達的時候是很困難的。

那麼,最容易解釋的是什麼?科學。因為科學是可以化驗,可以實驗的,所以很容易有正確的答案。(Anything that can be Verified,can be examined, is very eas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科學是在最低的層次,科學是最容易的學問,因為在科學範圍裡面的學問都可以試驗出來。心靈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的女朋友寫信給你:“我沒有時間,所以不能跟你去吃飯。”你怎麼解釋?你用科學解釋——因為她廿四小時都很忙,所以沒有時間?這句話可能是“我不愛你了!這句話可能是“我要跟別人去吃飯!”這句話可能是“你請的次數太頻繁了!”這句話可能是“我媽媽不贊成我們的交往。”你發現可以有很多種的解釋,對不對呢?所以科學的解釋最簡單,心靈的解釋最麻煩。那怎麼辦呢?我問你:“心靈到底是無際無邊的源頭,或者是一個源頭?”回答這位教授提出來的問題,我的第一個答案是:“心靈如果是從總心靈出來的,你一定要在總心靈那裡才能得到答案,沒有別條道路。”總心靈是什麼?基督教說是他們的神,回教也說是他們的神,佛教是無神論的宗教,所以佛祖說:“上天下地,唯我獨尊。”人人皆有佛性,所以你也能成佛,我也能成佛,你那個佛和我這個佛不一樣,這麼伎這樣呢?人皆有心,心皆有理,但是每一個理的解釋又不一樣,怎麼辦呢?再回頭看其它的宗教,印度教的神有三萬萬六千萬,而最高的神是三個,第一個是創造神叫做梵天(Brahman),第二個是保固(護)神叫做毗濕奴(Visnu),第三個是毀滅神叫做濕婆(Siva),如果你問他們:“眾神之中,牛也是神,羊也是神,蛇也是神,什麼都是神,最高的神是這三個,這三個之中誰又是最高的神?”他們說:“是濕婆,就是毀滅神”。印度人很怕神降災在他們身上,毀滅他們,所以他們敬虔的動機是從敬畏,敬畏是從懼怕,懼怕是從對自我存在受威脅而產生出來的。

你或許想問:“眾宗教都談神,唐牧師,你說萬有的心靈是從一個源頭來的,那這個源頭肯定是一切答案的真正價值基礎,但是這個真正絕對源頭的心靈,到底是誰呢?”我相信他是良善的,他是公義的,他是慈愛的,他是永恆不變的,把這些歸納起來的結果,我個人相信,基督教《聖經》提到的那位上帝,應當是真正的神,所以我從那邊去找答案。這是我給你的答案。

4、為什麼當問我是誰這個問題時,沒有辦法找到答案?

答這個發問的人應該是很聰明的,因為他聽了整堂以後,沒有忘記出發點在哪裡,他很注意源頭的問題。我剛才問:我是誰?Who am I?這問題裡面有三個問題:誰問?Who asks?我問;問誰?Ask whom?問我;問什麼?Ask what?問我是什麼。這個問題有可能得到答案嗎?我今天只講一堂,如果我用十堂來講,我慢慢講,講到最後,你才知道這個問題本身只有問題而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因為這問題是主體和客體的混合體(mixtur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當我研究科學的時候,我是研究自然的主體,自然是我研究的客體(I am a subject to the nature and nature is an object to me)。但是我研究我是誰的時候,我就是主體(subject),而被研究的我是客體(object),形成主客體的混合體(mixtur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結果就不可能產生答案。為這個緣故,基督教敢否認由人自己通過人生哲學所提出來的答案是可以解決人的問題的。基督教認為一定要有神的啟示,才有真理。

我是很難成為基督徒的,我不在臺灣受教育,我是在印尼左派的學校受教育,十七歲的時候接受了共產主義,無神論,進化論,辯證唯物論等思想,我恨基督教恨到骨頭裡去,那些理論搞昏了我的頭腦,但我是個很勇敢,又很爽直的人,當我繼續不斷好好的思想,上帝的靈感動了我,讓我在《聖經》裡找到了答案。

雖然你可能不是很佩服所謂基督教的牧師,但我要告訴你,有一些學者後來上帝叫他們做牧師,你不要輕看他,因為他們可以給你很多的啟發。我個人後來走了這條路,而且非常開心,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真理的源頭裡有答案,那個答案就是啟示。上帝的啟示光照我們,我們蒙受了光照才能領受上帝。孔子很誠實的承認,人是沒有辦法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難道就是至善嗎?《論語》難道是告訴我們,至善的終極就只是能夠改過嗎?這就叫做好了嗎?有沒有完全沒有犯過錯的呢?完全沒有犯過罪的有存在過嗎?如果存在過,他是誰呢?如果我們可以知道他是誰,他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耶穌在歷史上曾經顯現過,並且這位沒有犯罪的基督,他講過一句話:“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約八46)他在仇敵的面前向他們挑戰,他們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他的罪狀,他實實在在是至善者的自我顯現,而他並不是在不善的人間社會中盼望求得到至善理念的追求者,他真是至善者的自我顯現,我這個很難降服的人就被這一位降服了。

我是誰?誰問?我問。問誰?問我。問什麼?問我是什麼?結果是沒有答案的。既然沒有答案,我剛才提到的那幾點是誰提供給我的答案?嚴格地說,那是我在所有哲學界裡面,正在摸索,正在思想,想到最高峰的時候,基督教的《聖經》給我肯定的答案。

人有永恆的靈魂,人可以領受上帝無限的恩典,人可以讓智慧的心發光,人可以影響別人,教導別人,當照別人,這實在是我們在歷史上曾經讀過的案例,我提到蘇格拉底,孔子,貝多芬,莫札特,舒伯特等等,他們可以給你們年青人思考一下人類的真正價值,人不應當自己輕看自己。

我盼望今天你們回去以後好好對著鏡子,自已對自己說:“某某某!聽了這一堂,從今天開始,我不要再亂來了,我不要再輕看自己了!”如果可能的話,買一本《佛經》,買一本《聖經》,買一本《可蘭經》,買一本有關蘇格拉底的著作,好好讀,有機會的話,與那些真正好的基督徒,真正好的人生哲學家,和他們交談,一生一世好好做人,不要隨隨便便。

5、真理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

答:大約一百廿年前,英國倫敦有一次科學家大會,斯賓塞站起來說:“我相信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I think there is nothing absolute in the world).”說完後就坐了下來有一位年青的科學家問他:“斯賓塞先生,你剛才是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嗎?(Mr. Spencer, Did you say there is nothing absolute in the world)?”“是的,我是這樣說了(Yes! I did say it!).”“哦!你相信這個理論嗎?(Do you believe it absolutely?)”“嗯……嗯……(Er……Er……)!”他一直嗯到今天還沒有嗯完。如果你說沒有絕對的事,你怎麼敢用絕對的口氣講沒有絕對呢?你已經是用絕對的口氣講這件事了!所以,沒有絕對的這件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沒有絕對性的存在,信仰變成不可能,所有的知識也變成不可知論,人就變成虛假,假冒偽善,自己欺騙自己。我相信有絕對者,但是,絕對者在相對界裡面很難找到,為這個緣故,我們需要謙卑,我們需要謹慎,我們需要懇求那絕對者給我們幫助,用他的靈引導我們去知道認識。

6、人如何探觸到心靈的源頭?

答:這個問題與“小孩子怎麼在人群當中找出哪一個是他真正的媽媽”的問題相似。我告訴你:“沒有辦法!只有源頭才能認出誰是她的孩子。”現在我請你們中間一個人到臺上來!這個年青人是瘦長型,長得很健壯,有聰明相。“你幾歲?”“我廿四歲。”“你叫什麼名字?”“劉某某。”“我的孩子也是廿四歲,可能你就是我的孩子?”“或許吧!”“你有沒有爸爸?”“有。”“你怎麼知道他是你爸爸?”“因為……從小就叫他爸爸。”“哪裡可以有這樣的事情,這個人讀的是科學,卻這樣不科學,從小叫爸爸的就是爸爸了,哪有這樣的事?你怎麼知道他是你爸爸?”“我身份證上面有注明啊!”“哦,因為身份證上面寫你是誰的孩子你就是誰的孩子,這樣子,有沒有可能寫錯啊?”“有可能!”“所以有可能你不是他的孩子。你怎麼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我怎麼知道?”“我問你嘛,你怎麼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這個問題我覺得很複雜。”“很複雜?”“本來很簡潔的,不過現在好像變成得複雜了!”“剛才我還沒有演講以前,我就說:I Want to talk to people to cause them to think.你還記得嗎?你本來不想的,結果我一問你就開始想了!你回去再看看你爸爸,一直看,看到他說:“欠神經病了是嗎?”你說:“我現在越來越複雜了,因為我很難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是我的爸爸!”“好,現在你稍微想一想,因為已經複雜了,你就開始複雜化了……你想大概人是怎麼會知道他的爸爸是真正他的爸爸?”“我想……基本上……爸爸的話……每個人一定有,只是經過唐教授這樣講的話,或許每個人可能都跟我一樣開始懷疑了。”

我剛才說,“我是誰”就可以講一大篇道理了,現在,“我怎麼知道我爸爸是我爸爸”也可以講第二篇更長的道理。你怎麼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我告訴你,你的媽媽對你說:“他是你爸爸。”就很可靠了,你懂嗎?你的媽媽說:“他是你爸爸。”因為她是最知道秘密的人。你爸爸對你說:“我是你爸爸。”那也是很可靠。但是,第一,這個表示不是從探討出來的,而是從他用不誠實來交待這個所謂的啟示,這個叫做假的啟示。所以,這兩個原則是什麼?第一個原則是什麼?第一個原則是“啟示是需要的。”第二個原則是“啟示中間的真實性是可靠的,才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這整個的神學理論乃是“啟示的必要性的啟示的真實性是真正的啟示真正的真理,這是我們真正認識真理的基礎(The necessity of revelation and the sincerity of the revelation is the true revealer truly, sincerely reveals the true revelation of truth.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true understanding of truth.)”。第二方面,當你信一個東西的時候,是因為那個東西是真正實實在在地把原本的東西表現出來,你才信它,所以你信的程度,和它的可信度相印證的時候,那就很可靠了。以上我講的話,在很多哲學書裡面沒有辦法看到,因為是我個人在幾十年的思考中間,自己慢慢把它歸納起來的。

我們聽好的揚聲器(speaker),比如說ADS,比如說Thiel,比如說Fisher,比如說Accuphase,比如說Martin Logan 或者Quad,或者是Infinity,或者是英國的Rogers,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這些東西。我們常常說高傳真(HiFi),有一個人買了一大堆的器材,我問他:“什麼叫Hifi?”他說:“我也不知道什麼叫HiFi,大概是Fi比較Hi,所以叫做HiFi。”所謂高傳真就是高度的忠實(High Fidelity),Fidelity就是英文的信實(faith),High Fidelity的揚聲音器指的就是接近原音(close to original sound)的揚聲器。真正好的揚聲器,就是照著原音,忠於原音播放出來,使我們聆聽的時候,知道這是喇叭本來的聲音,這是提琴本來的聲音,這是鼓本來的聲音。好的揚聲器;打鼓的時候像在打鼓,吹喇叭的時候就像喇叭在那裡吹奏,拉提琴的時候像是提琴在那里拉奏;差的揚聲器,打鼓的時候咚咚咚……像是打鐵筒一樣。讓我們回頭再思想,什麼叫信仰?信仰是什麼呢?信仰是對真理的忠實。英文的faith拉丁文叫fede,中文就是忠實。【信仰就是對真理的忠實】。

我做一個總結論,所有人都在找真理。所有人都問“我是誰?”我要找真理,真理的源頭在哪裡?人不可能得到答案,除非真理的本身對你說:“我是真理。”正像你媽媽對你說:“我生你,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得到了答案。你怎麼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你的爸爸媽媽很誠實的、很樂意的告訴你:“你是我們所生的。”那麼你就可以相信他們。你說:“因為我爸爸告訴我啊!”這句話是對的。但如果我告訴你:“我是你爸爸,你會信嗎?”你說:“我不信,因為過了這麼久以後你才告訴我。”呵!那變成時間的問題了,對不對呢?“以前不講,現在講,這個不行的啦!我廿八歲了,你才告訴我你是我爸爸。”倘若我本來就是你爸爸,把你送給人廿八年了,今天按照原先的約定要你回來,你說:“不行啦!你是我爸爸,怎麼把我送了出去那麼久呢?”所以真爸爸真正原意告訴你真正的事情,說你是他的真兒子,這四個真連在一起那就是真的(The true father , truly and sincerely tell you the truth that are his true son .Then, you truly know that ypu are his son).你明白嗎?這就是啟示神學的基點。啟示神學的基點是:“如果有真神,就是真理的本體的話,這個真神就是真實的啟示者,他樂意啟示真理給我們,告訴我們他是真正的上帝,我們是他的。”

從這些原則繼續探討,在眾宗教中間,只有三個自稱是有領受啟示的宗教:一個是猶太教,一個是基督教,一個是回教。這三個宗教,竟然宣稱“同樣領受一個啟示,都是那位亞伯拉罕的上帝。”亞伯拉罕的上帝是猶太教的上帝;亞伯拉罕的上帝是基督教的上帝;亞伯拉罕的上帝是回教的上帝;但是在東方宗教中,孔子沒有說有啟示,孟子沒有說有啟示,老子沒有說有啟示,神道教沒有說有啟示,印度教的《奧義經》,還有佛教都沒有說有啟示,他們只有恍然大悟the enlightenment, awakeness,這和啟示(revelation)是不一樣的。這樣,我們看見啟示的宗教和非啟示的宗教的分別了。再將三個宣稱有啟示的宗教比較一下,我發現,沒有一個比耶穌更聖潔,更公義,更慈愛了;所以當他說:“我就是真理”的時候,我們可慎思而接受他就是上帝。我這樣抛磚引玉,盼望你們自己好好繼續研究。